全球大疫三年,對于企業而言就是生死三年。能活下來的,不但獲得更為強大的抗體,而且企業意志行為、團隊組織更為堅定,必定成為中國經濟復蘇的排頭兵。2021年初,曾有同行問我,如何應對當前形勢?我說,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憑借國家戰略窗口期應對市場不確定性!在這三年中,雖然我們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但還是順利實施了集團化改造,啟動了產業集約化發展的超級工廠建設,完成了“中車基因、國資主導、市場運營”的深化股改目標。相對于順境中的改良,逆境中的堅守、變革與認知尤為珍貴。
2023年,全國經濟提振,勢不可擋;市場深度競爭,勢不可擋,所有市場主體都將面臨新一輪,更為直接的優勝劣汰。可以肯定的是,新一輪經濟資源與政策支持,都將青睞于有準備、有能力的企業。因此在新的一年,我們的工作目標與任務是非常具體的:
一是要以共同的事業理想與價值觀為標尺,凝聚團結更多的實業報國之才,打造我們的核心團隊。制造業,唯有持續不斷的投入,唯有一道工序、一個部件都不放松的優化與改進,唯有擁抱大數據、互聯網才能擁有未來。專用車、電梯、電氣、農機四大業務板塊,要不斷加大行業領軍人才、基礎研發與應用創新人才、數字化生產管理人才和互聯網銷售人才的多維度引進與培養。
二是要牢牢抓好重點產業生態圈建設主線,集中全部資源和力量,打造好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汾湖超級工廠和華中商用車、專用車總部建設。要依托數字化制造體系提升,把汾湖超級工廠和華中總部打造成為集團產業大腦和行業賦能中心。
三是以產品為王、以市場為王,切實發揮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所有干部都要到一線去,保持與客戶的密切交流與信息互動,做最努力的銷售員,沒有訂單就沒有發言權。所有干部都要沖到解決問題的第一線,對于訂單問題、資金問題、產品問題、售后問題和技術問題,每個干部都要有實際行動,都要傾力而為!
中城工業既然選擇了城市運維裝備這一市場剛需產業,唯有篤定信心,牢固樹立“平地起高峰”的產業發展理念,不斷夯實產品質量與渠道規模之基礎,不斷學習行業知識、洞悉產業要素,不斷探索應用場景創新之路,不斷強化行業賦能之公共能力,必將在中國民族制造業發展的未來,擁有一席之地。
前路唯有奮發有為,與諸君共勉!
中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黨委書記、董事長 顧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