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雙碳”戰略開始實施之年。就汽車產業而言,新能源汽車也正在迎來全面邁向市場化的轉折點,智能網聯汽車開始大規模普及但一些問題開始出現,疫情也給全球汽車產業鏈帶來全新的考驗。
在9月4日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開幕大會上,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五個部委的領導與會發言。
他們的發言中,提到了中國汽車在過去一段時間取得的成績、出現的問題,以及各部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工作舉措方向。
整體來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是現階段我國汽車產業兩條最為重要的發展主線。接下來,在核心技術、產業鏈安全、信息安全、中國品牌向上、汽車流通等各個領域,各部委將以更大力度推動汽車產業向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力求實現產業發展新突破。
成績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我國汽車產業平穩向好亮點紛呈。
汽車產銷穩定增長,初步統計,今年1-8月汽車產銷有望突破1600萬輛,同比增長10%左右。1-7月整車出口100萬輛,同比增長124%。
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保持快速發展,今年1-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預計超過170萬輛,同比增長兩倍,市場滲透率超過10%,L2級智能網聯乘用車市場占比達到20%。
技術創新取得新進展,快充技術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增加200公里,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超過每公斤160瓦時,并取得產業化突破,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動能。
辛國斌認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穩中有進,轉型升級取得了積極成效。工信部在面對全球疫情演變等國內外復雜嚴峻形勢下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維護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發展、持續完善行業管理體系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司長盧衛生提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產業規模加快擴大,今年1-7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增長兩倍,在汽車新車產銷量中占比超過10%,創歷史新高。
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動力電池裝車量全球領先,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關鍵零部件性能不斷提升。
產業配套不斷完善,近五年充電設施基本保持每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設施網絡。5G通訊、北斗導航等加快布局應用,為新能源汽車持續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盧衛生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不斷取得新的進步和成績,形成了比較顯著的先發優勢,成為我國制造業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這得益于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組合拳”,得益于下好技術創新“先手棋”,得益于找準產業發展“突破口”,得益于抓住市場機制“牛鼻子”。
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續超前表示,截至今年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600萬輛,產生了一批國際一流的技術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及產業鏈,成功走出一條以創新鏈發展帶動產業鏈形成,以示范推廣拉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的發展路徑。
他指出,全球新能源汽車競爭焦點主要集中在動力電池等核心部件研發與產業化方面,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誰就能在新的競爭賽道中拔得頭籌,贏得未來。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吳險峰則表示,近年來,在汽車行業大力支持下,我國堅持油、路、車統籌,新老機動車并重,加快構建現代化環境管理體系,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2021年7月份重型車國6排放標準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汽車排放標準全面實施,短短20年的時間,我國汽車標準從無到有,并快速跟上全球的第一梯隊水平,與國1排放相比,單車污染物排放量下降90%以上,標準提升有力促進了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
據吳險峰介紹,通過出臺政策,推進高排放車輛提前淘汰,“十三五”期間提前淘汰車輛1400萬輛,國5和國6車輛占比從2015年不足2%,提升到目前的45%左右。高排放老舊車輛淘汰既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也為內燃機發展打開巨大的空間。
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實施,我國機動車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汽車保有量和產銷量比20年前增加超過15倍左右,但我國汽車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與2000年基本持平。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二級調研員宋英杰則表示,汽車流通連接著生產和消費,對汽車產業發展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同時汽車流通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對促進形成綠色低碳的出行和運輸方式有重要作用。參與汽車領域雙碳目標實現。
對此,商務部圍繞三個方面積極開展工作:一是順應消費升級的發展趨勢,促進新車消費供需匹配;二是協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活躍二手車市場;三是改革報廢機動車管理體制。
問題
盡管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走在全球前列,不過,發展的過程中,仍有一些老問題需要改善,同時也有新問題出現。
辛國斌表示,整體看今年前八個月我國汽車產業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但也要清醒看到,國內外形勢依然錯綜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行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很多,有老問題、也有新情況,需要加強分析研判認真研究應對。
首先,一些長期性的問題依然存在,中國品牌汽車大而不優的問題仍然突出,企業數量較多,資源投入分散,尤其是改裝車量大面廣,管理改革還不到位,部分地方和產業產能利用率較低,產業鏈仍存在基礎器件、基礎材料等短板弱項,新能源汽車整車成本依然偏高,安全可靠性、使用便利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渠道還不夠通暢等,都需要持續加以推動解決。
其次,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汽車產業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將會帶來廣泛而深刻的產業系統性變革,需要全產業鏈共同努力,統籌推進低碳工業、低碳產品、低碳交通、低碳能源協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還面臨鋰、鈷、鎳等上漲壓力。國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呈高發態勢,國內整體得到有效控制,但也存在散點爆發可能。近期由此導致汽車芯片和零部件供應不足問題,部分汽車產銷連續四個月出現同比環比下降,后期穩定運行的壓力仍然較大。
此外,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問題凸顯。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在技術進步的同時,可能產生未經授權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采集利用等數據安全問題。網絡攻擊、網絡侵入等網絡安全問題,如果監管措施不能及時跟上,可能帶來重大的安全隱患。
盧衛生指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替代優勢尚未充分形成;產業基礎比較堅實,但關鍵環節存在短板;社會關注持續升溫,但盲目發展存在風險。
他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人到半山,船到中流”的階段。
續超前也表示,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若干的痛點需要高度關注。
首先是汽車芯片短缺的問題。對于高度電動化新能源汽車來說,車規芯片是重要的問題。科技部兩年前預計到這個問題后,部署開展車規芯片測試研究,開展國家技術創新牽頭,成立了中國汽車芯片產業聯盟,圍繞關鍵汽車芯片,協同產業鏈上下游開展了技術攻關、平臺搭建、標準制訂、測試評價、芯片上車等工作。
其次,新能源汽車低溫充電慢、續航里程降幅大、高溫安全性差問題,這一問題嚴重影響新能源汽車低溫環境下正常使用和全天候條件下的安全運行,為解決這一難題2021年5月科技部發布揭榜掛帥項目,不設門檻向全社會公開遴選團隊,進行高安全技術攻關,實實在在解決用戶困擾。
此外,燃料電池汽車用氫成本高的問題,氫氣成本嚴重制約了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針對用氫成本偏高和重載商用難的問題,一方面科技部推進高密度車載儲氫攻關,另一方面強化氫的制造、儲存、運輸全鏈條疏通,帶動氫能供應體系為加氫站配套設施建設和氫能關聯產業發展打好基礎。
方向
各部委領導在講話中,也提到了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對于汽車產業存在問題的改善舉措以及發展方向。
據辛國斌介紹,下一步工信部的工作布局將圍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
一、發揮部級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系列政策舉措,保持相關支持政策連續穩定有效銜接。進一步提高鋰、鈷、鎳保障體系。
二、強化融合創新,加快新型產業發展。立足電動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同步推動基礎設施、數據平臺和標準法規完善,協同推進電車智能、智慧道路、通訊網絡、云控技術發展。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組織行業機構編制發布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技術路線圖。
三、補齊產業短板,提升全產業鏈水平,實施強鏈補鏈行動,圍繞補短板貫通技術攻關,平臺支撐和示范應用環節,加快車用芯片、操作系統等研發和產業化,引導企業優化供應鏈布局,提高產業鏈穩定安全水平和競爭力。
四、堅守安全底線,優化發展環境。研究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標準,推動企業健全安全運行監測體系,加大產品一致性檢查力度。組織企業開展汽車數據安全、網絡安全、軟件升級等方面自查。加強軟件升級備案管理,研究智能網聯準入規范。
五、深入規范合作,堅持全球化發展共識。積極開展技術創新、貿易投資、技術標準等領域務實合作,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發改委將從五個方面,持續推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要堅定發展方向,促進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二要強化自主創新,引領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三要加強品牌培育,支撐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四要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五要防范安全風險,保障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
產業技術方面,“十四五”期間,科技部將堅持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方向,按照新的三縱三橫的布局,組織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專項,圍繞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創新鏈,從能源動力、電趨系統、智能駕駛、車網融合,支撐技術、整車平臺方面持續支持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支撐和引領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圍繞電動汽車產業鏈最關鍵的動力電池,前瞻部署新體系動力電池,全固態金屬鋰電池技術,開展無鈷動力電池和工業混合態鋰離子電池開發。
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核心的燃料電池和儲氫系統、固體氧化物電池和車載液氫系統顛覆技術,重點突破高功率燃料電池電堆、高功率、長壽命燃料電堆等核心瓶頸技術。
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共有環節,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電驅動系統,高性能電驅動技術,支持線控底盤、高精度自動駕駛、動態地圖,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研究,開發整車輕量化、模塊化技術。
“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繼續積極推動汽車行業對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第一,優化和調整車隊清潔化水平,加強煤炭、石油、礦石、建材等大宗貨物中長途運輸以鐵路、水路、管道為主,短路采用新能源車輛的運輸格局,推進多式聯運,推動新能源車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應用。
第二,強化監管要求,嚴格實施國6標準。因設計生產缺陷和耐久性要求召回,大力推進老舊機動車提前更新淘汰。積極推動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設。
第三,加強汽車行業生產全生命周期的減污降碳,以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為重點,加強整車制造、汽修全鏈條、選生命周期的減污降碳,合力推動行業業態,加強無組織排放管控,優化涂裝工藝,加強精細化管理,實現VOC治理全過程、全環節的精細化管控,發揮行業自律,開展VOC和二氧化碳自主減排。
此外,“十四五”在強化油路車統籌監管過程中,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加強與行業的研究合作,助力國內法規標準科學升級的同時,深度參與機動車全球統一技術法規研究,加強國際技術交流,全面提升我國機動車排放國際影響,帶動機動車內燃機、零部件、測試設備等相關環保產業走出去,實現環境要求倒逼產業優化發展的作用,實現環境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商務部將繼續著眼于汽車全生命周期,緊密結合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抓住新車、二手車、報廢車、汽車后市場環節,持續發力重點做好三點工作。
一是深化流通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化放管服管理措施,著力解決制約汽車流通與消費的突出問題。促進汽車全鏈條高效流通,激發汽車市場活力。
二是進一步完善汽車流通政策規定,加快修訂二手車管理辦法,機動車強制報廢規定等法規,突出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強梯次消費、綠色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三是服務雙碳目標實現,加強部門協同,持續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使用,鞏固新能源市場穩步增長良好勢頭。完善新能源汽車報廢體系,促進全產業鏈條發展。